有位婦人面臨家庭暴力問題,身心俱疲到醫院求診,婦人黯然神傷敘述先生喝醉酒後暴力相向,整天生
活於恐懼當中。婦人覺得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卻須努力「不要讓先生生氣」,還要不斷受公婆指責。婦
人幾乎崩潰地說:「若不是好友們那麼關心我,我想我也許活不到現在。
醫生問:「妳仔細想一想,關心妳的人多?還是傷害妳的人多?」
婦人想了很久。「其實關心我的人比較多。」
醫生說:「好,那妳花多少心思在那些關心妳的人身上?」婦人愣住了。「傷害妳的人少,關心妳的人
多,妳卻老花時間討好那些傷害妳的人。」
一個月過後,婦人整個人變得光采,神采飛揚地對醫生說:「我照著您的話去做,才赫然發現,我身旁
有這麼多人關心我,而我卻一味專注於先生,偏偏先生傷害我最大!」「現在我除了必要的工作,就把
時間專注於宗教活動,並到才藝班上課。這些日子我的心情愈來愈好,孩子也感染我的情緒,愈來愈活
潑快樂。」我反而覺得先生可憐,想積極幫助他。
在生活步調緊湊繁忙的社會,人人都應學習紓解精神壓力,生活可以有許多模式,面對膠著的問題切忌
「此恨綿綿無絕期」,更重要的是,要放過自己,不再為傷害自己的人事物受苦。人不是非得把自己的
人生依附在另一個人身上才能獲得幸福,應採取行動改善原本的生活模式;在事過境遷後開開心心過日
子,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