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緣滅】
在少林武禪書院裡「談情關」一文中看到的「相遇是緣起,相識是
緣續,相知是緣深,相契是緣轉,相處是緣滅。」我覺得很富饒
益性,擷取片段分享之。
人活在天地之間,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由於人際間的牽
引,自然產生許多類型的情感:夫妻之情、父子之情、兄妹之
情、朋友之情、師生之情、同事之情……,這些情感涵蓋了所有
的人際關係,也是人類七情六慾的總合;七情六慾是人之所以為
人的必要條件,也是人類擁有肉身以後必須承認、也必須接受的
實相,所以修行的基礎必須真實面對這些七情六慾,處理這些七
情六慾所引發的煩惱。面對才有轉化的可能,煩惱即菩提的究竟
意義也在這裡。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遇是緣起,相識是緣續,相知是緣深,相
契是緣轉,相處是緣滅。緣起性空是修行上必須認真思維並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印證的真理,因為萬物的存在是空性性存在,是假
合的遇合,都沒有具足的實存性,但就在這種世事流轉、物物生
滅的過程中「相遇」,這是因緣,這是牽動,這更是修行的契
機。在諸般因緣中,能因更具足的當下進一步了解彼此,多一些
宇宙磁場中更深的牽引,這是相識的「化機」,生化各種善、惡
因緣的互動,這也是修行的契機。在善、惡因緣的互動中,尋覓
到能尊重自己、包容自己的因緣,這是「相知」;如果這個相知
的時間點不對,使君有婦或羅敷有夫,在二人的世界中還夾雜了
許多「其他人」,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在此,「情關」也因此產
生,但為師仍必須拈出,這還是修行的契機!提昇自己情感的精
純度,任何付出本不帶目的,珍惜每一分相遇,都是幸福、幸
運,都是美好,都是修行;以出離慾望的清靜心面對自己的起心
動念,以更大的斷滅念面對每一分因緣,希望對方因自己的出現
而開展更平坦的修行之情,這是所謂的「相契是緣轉」。
所謂「相處是緣滅」,是提醒我們空相的實際意義,也提醒注意
無常的存在意義;如果任何因緣都在生滅之中,都在變化之中,
我們為什麼不能坦然面對它的出現都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
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都是唯一,都是千載難逢,都是
一種暫留!既然無法天長地久,曾經擁有的意義何在?該是自己
的,任何人都搶不走;不該是自己的,最後還是會失去。在得失
之間,我們應該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藉著這個因緣的出現,檢
視自己的起心動念,隨時修正自己的行為,則所有的因緣都是修
行上的善因緣,私情大愛都在同一個方向。放下對生命「最愛」
的執著,因為「他」早已存放在記憶中最安全的位置;放下對私
情的恐懼,因為玫瑰很美、很香,只要不動手摘,它也不會刺
人;放下對大愛的漠視,因為萬物皆為一體,從沒有分別的角度
而視,一切的愛都是圓成;放下對大愛的執著,因為沒有私情,
大愛只是空洞的修行。在大愛與私情間,應該有一個模糊空間,
這個模糊空間就是清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