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情》有菜無飯的疏忽   /   文 :  鄧朝忠


 


有一天,全家人坐定等著吃晚餐時,媽媽才發現洗米下鍋後忘記打開電源,只有生米沒有熟飯。飢腸轆


 


轆的家人看到有菜無飯,丈夫指責妻子、小孩怨責母親,語氣和用詞都很難聽,主婦像一個犯錯後被責


 


罵的孩子,心中不斷自責,並默默承受著家人的指責。


 


但主婦心中難免覺得委屈,這種委曲,是不做家事的人難以理解的。


 


家事有兩大特性:一是永遠做不完;一是久做不見功。家裡的清潔、整齊、做飯等事,豈有做得完的?


 


家裡天天潔淨,家人視為當然,則是久做不見功。哪天稍有疏忽,讓某處有點灰塵或凌亂,則很容易看


 


出,立遭家人抱怨或指責。忘記打開電源、有菜無飯,即屬此類難免的疏忽。


 


老實說,家事不在於難做,而在於肯不肯做,即便肯做,也難免有疏忽的時候。一個文明社會的家庭,


 


所使用的東西最少有四、五百種,做家事就必須靠一堆瑣瑣碎碎的動作去完成。愈是家事做得多的主


 


婦,疏忽的機率當然相對提高,如同在公司做事最多的人,犯錯的機率一定比做事少的人高,其理相


 


同。


 


身為家人,應該對做家事者偶爾的疏忽,要有一定的寬容。有菜無飯的疏忽,很容易解決。出門到家附


 


近的小館、餐廳,向店家買幾碗白飯回來即可;冰箱如有隔夜剩飯或饅頭、花捲之類,放進微波爐裡加


 


熱一兩分鐘亦可;麵條下鍋,三、五分鐘起鍋,亦能取代白飯上桌,總之,就是不能惡聲惡語相向。


 


以後遇到有菜無飯的時候,家人應立刻安慰主婦,丈夫和兒女應主動採取種種補救行動,不應讓做家事


 


的人自責、內疚。


 


已故的作家高陽對於家庭的「幸福」的詮釋是:「所謂幸福,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出的一種感覺。」


 


做丈夫和兒女的,想讓妻子或母親,累積什麼樣的感覺呢?


 


家庭文化,往往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行為模式。在家庭裡學得體貼做人,到公司上班工作,亦會用同樣


 


的態度和方式做人做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起舞弄清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