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

 

 

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

 

 

濤洶湧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

 

 

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

 

 

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

 

 

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

 

 

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

 

 

皺斷裂和抬升,促使崑崙山和可可西裡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

 

 

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崑崙山、

 

 

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

 

 

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

 

 

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佈,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

 

 

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

 

 

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

 

 

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起舞弄清影╭═★ 的頭像
    ☆═╮起舞弄清影╭═★

    ╭。░ ☆↗ § ღ 翦 成 碧 玉 葉 層 層 ღ § ↘☆░。╮

    ☆═╮起舞弄清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