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教,讓孩子懂得感恩~ 文/黃美湄 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天空落水,你可曾感謝老天滋潤大地? 夏日冬陽,你是否滿心歡喜接受它的溫暖? 讀一本好書,嗅得到作者畫者及印刷師傅的徹夜守候? 吃好米、喝好水,是哪些人為這一切付出心血? 天地之大,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數說不盡,但是,下一代的孩子 ,從何感動、
從何學起?
感恩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貌,學會把謝謝掛在嘴上而已 。如何打心眼裡體會及欣 賞別人所做的事、一個舉動、一個善念…… ,表達內心的真誠,是每個孩子都 需要的養分。這個養分得從爸媽身上 散播出去,從一個家的沃土開始萌發。
前往動物園的捷運線上,一位年輕媽咪帶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女孩 ,小女孩不時向窗外張望,經過萬芳醫院站,上來了一位老爺爺 ,看起來有點步履不穩,小女孩沒等媽咪開口就將起身把座位讓給爺爺 ,爺爺笑了笑坐下,小女孩挨著媽咪低聲地說:「老爺爺跟我笑耶! 」媽咪摟著小女孩:「對呀!老爺爺覺得你很懂事,他用微笑跟你說謝 謝呢!」
付出關心,孩子耳濡目染
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 如何引導學齡前的孩子感恩
如何引導上小學的孩子感恩 |
作為旁觀者,我跟媽媽說,學校就在家旁邊,忘了聯絡簿什麼的 ,走回去拿就有了;何況通常不是妹妹,而是媽媽生氣地去學校拿回來 。或是,東西不見了,媽媽總會再買,媽媽威脅說不再買都是空話 ,不會實現。挨罵的妹妹其實沒有學到自己要負責,更沒學到「記好 、不要忘」。媽媽很氣我事後諸葛,說風涼話,但也承認這是事實 。那要怎麼辦?
媽媽說:「等一下回到家裡,你們要做什麼?」
「喝水、喝水,好口渴。」「我要吃冰淇淋。」姊妹兩人搶著說。
「喝水、吃冰淇淋之前呢?」媽媽繼續問。
「洗手」,姊姊說。
妹妹突然插嘴:「要看POKI(家中的狗)一下。」
媽媽再問:「看POKI先還是吃冰淇淋先?」「看POKI。」
「看POKI先,還是洗手先?」姊妹兩人就此認真討論一下。
結論很清楚,摸過POKI還要洗手,因此先看POKI ,去洗手再吃冰淇淋。
媽媽確認結論,再問:「好,回家我們要做幾件事的順序是什麼?」
「先看POKI,去洗手再吃冰淇淋。」非常好。
媽媽又問了:「洗手時,誰先?」
媽媽很了解,兩姊妹連誰按電梯開關都可以爭半天,事關吃冰淇淋的洗 手,一定會有爭執。
沒想到妹妹說:「姊姊先,因為姊姊可以開冰箱拿冰淇淋 (妹妹還夠不到冷凍箱的高度)。」
車子到了車庫,兩姊妹都知道等一下一進家門要做什麼了。
研究指出,把要做的事以「語言」先演練一次,將不能見的思考 ,化成語言表達出來,可以聽到,可以複習。這是學習監督思考與記憶 很好用的方法。
「記不得」是思考,也需要演練,包括事先盤算與計畫。許多時候 ,記不得是因事先沒有計畫,當許多事擠在一起,例如放學時 ,要收拾書包、要跟老師、小朋友說再見,可能心中還惦記著其他事 ,總會把另一些事忽略了。若家中常常有上述例子類似的對話 ,小朋友就能在其中學到如何事先規劃,並學到以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方 式,幫助自己記得需要記住的事。
有的孩子似乎就比妹妹要謹慎。像小兔子是陳媽媽的好幫手 ,幫媽媽看著皮包,提醒媽媽忘了帶什麼或是要帶什麼 。媽媽常說小兔子是她的自動PDA,因為使用PDA還要先輸入登錄 ,也要打開察看才會有提醒,而小兔子是自發的提示。
不過聽起來,像小兔子這樣的孩子不算多。古人結繩記事 ,大人用記事簿或PDA,小朋友也需要慢慢學習對所要記憶的事有所 規畫,並學著監督自己的思考與行為。
若你家也有一個像妹妹般忘東忘西的妹妹,具體建議是 ,當她回家宣布忘記什麼、丟了什麼時,先請她回溯,不要先「開罵 」。平常日子,幫助她將所要執行的事以「語言」做練習 。因為將不能見的思考,化成語言表達出來,如前所述,可以聽到 、可以複習,若是以文字記錄下來,還可以看到,修改再練習 。我相信小兔子長大以後,身邊要處理的事務增多,還是需要有這樣的 練習。
爸爸媽媽不妨和小朋友討論一兩件小朋友常忘記的事 ,以及解決的方法。
選「要弟弟幫你記住」還是「把它掛在大門口可以看到的地方」?
哪一個辦法比較好?
理想的答案是「把它掛在大門口可以看到的地方」。
不論小孩子選哪一個答案,都要討論一下。為什麼「把東西掛在大門口 可以看到的地方」比較可以記住要帶的東西?為什麼 「要弟弟幫你記住」可能還是會忘記帶東西去學校?
選「依去過的地方,一個一個回頭找(就是有系統的回溯)」或是選 「每一個地方都去找」?
同樣的,不論選哪一個答案,讓孩子先發表他選擇某一個答案的理由 ,引導他考慮若每一個地方都去找,缺乏有系統的回溯 ,可能會有漏掉的疑慮。因此,有系統的回溯,甚至紀錄去找過的地方 ,會比較理想。
有別於過去父母總是儘早讓孩子提筆寫字,現在爸媽教養知識豐沛 ,反而擔心寶貝太早握筆,而傷害了還沒成熟的小肌肉 。其實只要不限制寶貝字體大小或者握筆的正確度,讓寶貝像畫畫一樣 快樂地寫字,也是OK的。
寶寶1歲以後模仿力大增,他們喜歡學爸媽拿著筆寫字 ,但通常只能像拿湯匙一樣,用整個掌心握住筆,而且除非是使用筆芯 柔軟的粗管彩色筆,不然畫起來並沒有什麼力道,只能露出淡淡痕跡。
慢慢地,他們開始能在紙上畫出線條,甚至是一個又一個螺旋構成的圓 ,約莫2歲半到3歲之間,寶貝就能仿畫橫線,甚至畫出只有頭和四肢 的蝌蚪人。
5歲左右,寶貝的觀察能力更細緻了,小肌肉的力道和靈活度也大幅增 加,有些孩子仿照大人主動嘗試使用3指握筆法,雖然姿勢不一定標準 ,但如果爸媽要求寶貝模仿寫幾個簡單的字,已經難不倒他們了。
太早讓寶貝寫字,的確會因為虎口肌力和穩定度不夠 ,而造成寶貝的手部負擔;寶貝可能不自主地連無名指 、小指甚至手腕都一併用上,卻寫得又慢、手又容易累 ,不小心還把紙寫破了。一般建議3歲以後再練習握筆,4 ~6歲學習寫字比較恰當。
不過小肌肉的靈活度和肌力,與平日的練習息息相關 ;不是每個孩子到了3歲就一定適合提筆,同樣地也不能限制3歲以前 的孩子絕對不能握筆塗鴉。
要怎樣才能讓寶貝的手部肌肉為寫字做好準備呢?其實生活中處處隱含 修練秘笈,只要日常起居讓寶貝多動手生活自理,自然能為寫字做好充 分準備。譬如吃麵包的時候,讓寶貝自己捏成小塊,吃飯的時候自己餵 ,並學習使用筷子夾菜;吃飽飯請寶貝幫忙收拾,並使用牙線和小牙刷 刷牙;洗澡完後自行穿上衣服褲子,打開、擠出並蓋上乳液…等 ,都能默默培育寶貝的書寫能力。
就算寶貝動作慢、做得不盡理想,也應該鼓勵他自己來 ,因為練習得愈多,動作自然快,肌肉也愈強健靈活 ,還能同時增強視動協調能力呢!
要知道寶貝的小手準備好要寫字了沒,以下幾點可供爸媽觀察 。如果回答都是YES,也許可以開始教寶貝寫些簡單的字囉!
□寶貝平日喜歡拿筆或者畫畫嗎?
□拿了筆之後,會放入嘴巴裡嗎?
□寶貝會畫「○」「+」,甚至斜線嗎?
□寶貝的視動協調能力如何?能穿珠、堆高9塊積木 、3指握湯匙吃飯嗎?
□拿個印章給寶貝,他能好好地蓋在方格裡嗎?
□平時坐姿端正嗎?當手活動時,身體能保持平衡嗎?
□專注力、模仿力OK嗎?平日畫圖或看書時,會不會坐不住?
□寶貝的視覺認知、記憶能力如何?能不能分辨上下左右、前後 、裡外?畫幾筆簡單的圖,寶貝會模仿嗎?
3歲左右,寶貝開始模仿爸媽用手指握筆。趁著這股熱忱 ,好好地跟寶貝一起塗鴉畫畫。給一張大大的紙,或者一本他專屬的畫 冊和無毒的粗色筆或蠟筆,供他盡情揮毫,使寶貝日漸對紙筆產生濃厚 的興趣和情感,日後學寫字也能當作畫圖般地開心。
即使爸媽完全看得霧灑灑,但只要問:「你在畫什麼呀? 」寶貝就會開心地將他的得意之作介紹一番。儘管寶貝畫的跟實物相差 十萬八千里,也不用費心糾正,畢竟寶貝能以他的方式將眼睛看到的 、腦海想的具體畫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給他一些鼓勵 ,試著從他的角度去理解、欣賞,說不定會看出另一番趣味。
寫字之前通常會先認字,2歲以後,當寶寶比較能夠靜下心來聽故事 ,就可以一邊比著字一邊念,讀久了,寶寶自然認得幾個常用字 。在家無聊,爸媽可以拉著寶貝的手一起仿寫日曆或書本上的大字 ;平日坐公車、逛街時,沿途海報若出現寶貝認識的大字 ,也可以一人一手伸出食指共同在空中寫字,練習筆畫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