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石岩 著

 


 


 


沈靜專注於工作,凝神欣賞藝術,或投注於壯麗山河,你的塵勞都會突然剝落,神清志純,那一剎那就是「忘我」之境,自己與客體業已融合為一。


 


 


禪者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就是要把握生活上清澈活潑的精神力量,讓自己過得清醒、自由、和愉悅。


 


 


禪家所說的「平常心是道」,與儒家《中庸》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是同樣地重視在生活中實踐力行。「平常心是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過醒覺、有回應能力、不被物慾所障、不被成見所迷的生活。


 


 


所以,日常生活,起居動靜,行住坐臥,無處不是道場。故云:無處青山不道場。


 


 


平常心也就是不作雕琢的態度,生活愈是質樸愈感到輕鬆,愈是單純愈使你愜意。你用不著假裝,用不著虛偽,當你把時間和心思省下來,不但增加了精神力量,更可以在生活上顯現出創造力來。


 


 


生活是我與「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如果我「作得了主」,我就能夠「轉境」,能夠有效地處理事事物物,待人接物也就貼切得當。反之,如果自己作不了主,就變成環境的因變數,就是被「境轉」,於是隨波逐流,成為環境的奴隸。


 


 


我們的精神生活,在處於主動與積極的時候,總是活潑的、喜悅的、光明的。但處在被動時,即刻屈居劣勢,容易被物慾所迷,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被消極的意念所征服。


 


 


自由的心靈就是不受制於偏見、欲望和自我中心的虛妄,一種直接從心中自然流瀉於生活的情懷。於是能夠肯定自我,作獨立醒覺的判斷,生活得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也就是自由自在。


 


 


人的生活本來是自由的,但為了追求欲望,往往犧牲了那珍貴的自由。


 


 


儲蓄是美德,但囤積卻是一種貪婪、消極的行為,也是貧窮的表徵。一個人愈愛囤積,愈陷貧困,心靈也愈受飢餓意識的折磨。囤積的人只懂得收藏,不懂得運用,更不懂得生活的本質是什麼?當然會長期處於強烈的不安,也就失掉生活中的歡樂。


 


 


人類的悲苦大多來自競爭與對立,而不是來自匱乏。人因為彼此比較,所以才有是非紛爭;有了相互爭勝,才有傾軋陷害。人類應該和諧相處,放下比較與競爭,活在自我實現的平直心上,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


 


 


冰很冷,冬天惹人煩,火熾熱,夏天更可腦。但是炎夏之冰可以消暑,嚴冬之火可以暖身。所以,人不論美醜,都有他獨特的生命意義或使命,只待你去發掘。


 


 


一個人如果發揮了自性中的精神能量,必然能產生扭轉乾坤的力量。每個人都有珍貴的潛能寶藏,只要加以發揮,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成功,也才有喜悅成功的人生。


 


 


生活所以會產生苦,會惹來煩惱,是由於對欲望、成見、情緒困擾及錯誤認知的執著,而把自己封閉在虛幻的世界裡。


 


 


就廣義的觀點來看,任何引發我們思想、行為、情緒反應的誘因都是「欲望」。也就是說,生活中所面臨的情境,不論是物質的或是精神的,無一不是欲望。


 


 


欲望並不都是壞的,譬如一個年輕人想考取一所理想學校,就是好的欲望,因為它使人上進用功;但人仍要「自覺」而居於主動,專心讀書。考取固然可喜,落榜也要「承擔」;當虛心檢討失敗,是用功不夠還是能力不及,而不是即刻決定東山再起,或是怨天尤人而一蹶不振。


 


 


人只要彼此能把成見放下,就能和諧相處;只要不拘泥於已學的知識,就懂得創造;只要放下貪婪,就再也不會貧困。這些就是淨心的真諦,也是促進光明醒覺的唯一途徑。


 


 


你每天都要打掃一下心靈殿堂,正如神秀所說:「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在出門時記得提醒自己,今天是一個快樂如意的日子;回家時,記得把你沾染的灰塵和煩惱撢落,回復清淨之身。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免不了受到外境的干擾,而產生種種錯誤的想法。於是我們生氣、憤怒、憂鬱、痛苦。其實真正使我們痛苦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預設了一個痛苦的圈套,然後鑽入其中。所以六祖慧能說:「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


 


 


我們所有的困擾都是因為認識偏差所引起,要及時醒覺過來,破除那虛妄的意識假相,「轉識成智」,才能顯露光明的本性。


 


 


情緒不能決定思想,是思想決定了情緒,所以你的思想正確,你就覺得舒泰。(Aron T. Beck)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宇宙,那就是我們的精神生活,而一個人的「意識」,也就是思想,決定了這個精神生活的品質。


 


 


每個人的生活現象,都因為意識或思想的改變而改變。例如,你有了強烈的防衛意識,就會表現出與別人對立的態度與行為;你懼怕別人會傷害到你,自然會產生焦慮與不安。所以佛經說:「萬法唯心」。


 


 


佛家說:「煩惱即菩提」,菩提意即覺悟。今天你所遭遇的煩惱是痛苦的,但這些痛苦正是你性靈修養的資量。你如果不被煩惱所刺傷,就多增加一分金剛般若(智慧);日子久了,你的般若自性大放光明,福慧必然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起舞弄清影╭═★ 的頭像
    ☆═╮起舞弄清影╭═★

    ╭。░ ☆↗ § ღ 翦 成 碧 玉 葉 層 層 ღ § ↘☆░。╮

    ☆═╮起舞弄清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